【南京晨報】30 所高校大學生比拼“全網思維”
【江蘇教育頻道】全國大學生通信網絡部署與優化設計大賽開賽
【新農村商報網】南京郵電大學領導赴達州大竹縣二中慰問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
新農村商報網四川訊近日,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劉陳、校團委書記李曉華一行來到達州市大竹縣親切慰問南郵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中共大竹縣委書記何洪波,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志超,縣委副書記胡強,共青團大竹縣委副書記彭南極,大竹二中支部書記、校長歐倫文等領導熱情接待了劉陳書記一行。上午10點,劉陳書記一行來到研支團志愿者的住處,與他們親切拉起了家常,聊起日常生活與教學工作。下午2點,在該校會議室舉行了研究生支教團工作座談會。會上,觀看完第十九屆研支團志愿者工作總結視頻后,四位成員就入學以來的工作經歷和心得體會作了匯報。隨后,歐倫文校長對前兩屆研支團志愿者的工作作了全面回顧與總結,對新一屆研支團成員入學以來的工作進行了階段性小結,高度評價了研支團志愿者的工作,并希望與南京郵電大學達成緊密、持續的合作關系,更期待南京郵電大學選拔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該校支教。劉陳書記對研支團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四名成員能夠為人師表,做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年輕人;同時指出,支教工作是一段有意義的經歷,志愿者在為西部作貢獻、付愛心的同時,也會收獲很多,鍛煉很多;希望新一屆的研支團成員能夠接過前人的旗幟,繼
【揚州日報】頭版:不忘為民初心 創造美好生活
桂香孔生楚楚丁云鄒平默然在十九大報告中,“人民”是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我市廣大干部群眾紛紛表示,報告通篇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體現了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鮮明政治本色,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心系人民的真摯情懷。在今后的工作中,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南郵通達學院黨委書記戴兆駿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十九大報告還強調了把科技創新放到重要位置,強調人才的重要性,并對青年寄予殷切希望。廣大師生備受鼓舞。作為教育戰線的同志,我認識到,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領域同樣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待,落實好十九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事業當有的新作為。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宜居城市,今年留揚工作的學生也在增加,我
【中國教育報】推動十九大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人民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筆者理解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新時期的這個矛盾,中國構建現代經濟體系著力解決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所追求的發展,將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和效率優先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二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型產業結構;三是強化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需要現代的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通信、物流等設施的支撐;四是大力發展新型實體經濟,尤其是發展先進制造業,使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網】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院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
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院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成立思政工作聯盟推進十九大精神“三進”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通訊員張前李鳳成)結合工科生興趣點,用圖表、數據解讀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描繪的發展藍圖展現為現實中經濟發展的具體過程,工科生會更感興趣、更容易接受。10月28日,首屆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論壇在南京郵電大學召開,會議期間,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等8所電子通信類高校共同發起成立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聯盟,著力“建強建好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精準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航大學生成長。“電子通信類高校,所面臨的工作環境相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任務、遇到的困難、努力的方向,也基本一致。尤其在十九大之后,任務顯得格外迫切。如何把十九大精神貫穿到教學之中,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等一些列問題,需要經驗共享。”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許和隆說。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讓新表示,工科生對數字比較敏感。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南京日報】創新方式,共推十九大精神進校園
8所電子通信類高校在寧成立思政聯盟創新方式,共推十九大精神進校園編者按:“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這樣深情寄語年輕一代。如何讓大學生更好地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即日起,本報推出“十九大精神進校園”欄目,聚焦高校在推進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方面的創新舉措。如何結合工科學生特點,用他們感興趣并易于接受的方式,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10月28日,在南京郵電大學召開的首屆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論壇上,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南京郵電大學8所高校的50多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研討。會上還成立了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聯盟,以便今后進行實時交流。精選內容:結合工科生興趣點,用圖表數據解讀相比而言,文科學生對涉及時政、歷史、政治的內容更感興趣,中學打下的基礎也更好。如何讓工科學生領會十九大精神,是工科
【中國信息產業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我國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筆者理解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新時期的這個矛盾,中國構建現代經濟體系著力解決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所追求的發展,將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和效率優先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二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三是強化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需要現代的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通信、物流等設施的支撐;四是大力發展新型實體經濟,尤其是發展先進制造業,使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前,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和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快轉型升級的新動能。根據《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對“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
【中國江蘇網】首屆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論壇在南郵召開
中國江蘇網10月30日訊(通訊員李鳳成記者羅鵬)近日,首屆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論壇在南京郵電大學召開。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等8所高校的5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在兩天的會期中,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課堂、思想政治教材建設與教學內容融合,移動互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問題與趨勢,移動互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移動互聯時代信息文科建設與發展等學術專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王宗榮教授表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與理論創新,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建設者。電子信息類高校,所面臨的工作環境相似,工科院校、工科生,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教育政治課課堂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任務、遇到的困難、努力的方向,也不禁一致。”南郵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許和隆說,
【鳳凰網】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聯盟成立
10月28日,首屆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論壇在南京郵電大學召開,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等8所高校的5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期間,與會的8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聯盟,用規范的制度平臺共同推進我國電子通信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創新,共同謀劃全國電子通信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共贏,攜手發展的美好愿景。會議現場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王宗榮教授代表學校,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并介紹了南京郵電大學的歷史沿革,辦學現狀和今后的發展規劃。王宗榮副校長對論壇提出三點希望,他要求高校應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與理論創新,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建設者。“電子信息類高校,所面臨的工作環境相似,工科院校、工科生,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教育政治課
【江蘇教育頻道】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論壇舉行
【南京日報】騎上“毛毛蟲”,看誰跑得快
【南京日報】讓十九大精神武裝學生頭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