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郵聯合主辦“AI 鐘韻”數字藝術展 |
| 發(fā)布時間: 2025-05-19 瀏覽次數: 10 文章來源: 傳媒與藝術學院 |
|
|
5月18日,在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之際,“AI鐘韻——數智疊境中的山水詩學”數字藝術展在南京明孝陵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鐘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投石智能系統(tǒng)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明孝陵博物館和南郵傳媒與藝術學院共同承辦。校黨委副書記蔣國平,中山陵園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廖錦漢,明孝陵博物館館長王廣勇,南京投石智能系統(tǒng)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峰峰出席開幕式,學校文化藝術中心、傳媒與藝術學院負責人參加活動。 “AI鐘韻”數字藝術展展品由傳媒與藝術學院的師生團隊和投石科技團隊共同精心打造,圍繞“鐘山十八景”,以數字為筆,以AI為墨,通過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賦能傳統(tǒng)歷史文化,為觀眾帶來一場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盛宴。 廖錦漢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展覽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景區(qū)智慧服務,將為廣大市民、游客帶來全新的視覺與藝術體驗,期待展覽成為推動鐘山風景區(qū)發(fā)展的“數字種子”。蔣國平認為,此次三方合作實現了文博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以開放視野謀劃文旅繁榮的有力舉措,傳媒與藝術學院師生團隊利用AIGC技術活化鐘山的風景名勝,是對“信達天下,自強不息”南郵精神的生動實踐。 展廳中,《毓秀鐘山》通過動態(tài)數字屏風,徐徐展開鐘山十八景,展現當代藝術對傳統(tǒng)景觀的重新詮釋;《碑影詩廊》借AI詩詞風韻,將明孝陵的四季風華凝練于墨香詩韻之間;《對話洪武》通過AI塑造朱元璋數字人形象,打造跨越時空的古今對話場景;《紫臺觀天》透過全息光影,讓紫金山天文臺的觀測臺與銀河星輝在虛實交融中流轉;《紫臺造境》以紫金山天文臺為時空原點,通過AI算法編織科技與詩性對話的視覺詩篇;《幻夢陵境》借由彩繪的絢爛筆觸,為博愛牌坊注入新的藝術特質。
參展現場與展品 “AI鐘韻”展覽體現出傳統(tǒng)文旅在數智時代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繪制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全新路徑,讓觀眾在數字與實體的交錯中,感受到了鐘山風景區(qū)新的數字風韻。據悉,此次展覽將在明孝陵博物館持續(xù)展出到9月底。 (撰稿:李冬陽、董鈺 攝影:賁放、沈熠辰、陳雨欣 初審:袁瀟、戴兆駿 編輯:王存宏 審核:張豐) |
仙林校區(qū)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qū)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qū)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