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舉辦“小兒先心病智能輔助篩查系統的研究和優化”學術講座的通知 |
| 發布時間: 2017-11-22 瀏覽次數: 2555 文章來源: 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 |
|
|
學術報告(一):基于云端大數據小兒先心病智能輔助篩查系統的研究和優化 時間:2017年11月23日14:00 地點:電子學科樓223會議室 報告人:趙鵬軍 主辦單位: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傳統先心并篩查主要依靠機械聽診,由于環境干擾和醫生經驗的不足,時常出現誤診或漏診,同時傳統診斷方式也加重臨床醫生的勞動強度。通過信息技術結合醫學知識開展研究,將心臟聽診和血氧飽和度測試結合,利用網絡云計算優勢,建立CHDIDS系統,用于小兒先心病篩查。智能聽診器利用傳感器和放大電路采集模擬心音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后,通過藍牙無線傳輸到PC端或手機APP保存,進行定量分析和醫學識別,找出潛在病因。通過對特定先心病患兒心音數據的采集,格式轉換,時頻圖、波形圖顯示,心率測試,嘗試分析心音數據頻譜特征,從而幫助醫生進行先心病初步篩查,創造性實現對離散的心音數據進行節點化處理,并形成波形圖。電子聽診器和心音智能識別進行有機結合,利用云計算手段,將多中心采集的心音大數據進行訓練、學習和預測,運用人工神經網絡進行算法優化,可大幅度提高臨床先心病的篩查效率和精度。 報告人簡介: 趙鵬軍,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心臟中心,主任,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和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Boston兒童醫院進修小兒心臟電生理專業。主要醫療專長:擅長先天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診治,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處理包括心律失常藥物治療,起搏器安裝和射頻消融等。目前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心血管組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臟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小兒心律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參與了多項國家及上海市科研項目。發表相關專業論著20余篇,參編專業書籍6部。
學術報告(二):基于深度學習的先心病模型建立研究 時間:2017年11月23日14:30 地點:電子學科樓223會議室 報告人:張執南 主辦單位: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 報告摘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80%的心腦血管疾病、80%的二型糖尿病、絕大部分的原發性高血壓,甚至40%的腫瘤都是可以預防的。心腦血管疾病中,先天性心臟病是其中一種較常見的疾病。深度學習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深度學習的概念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基于深度置信網絡(DBN)提出非監督貪心逐層訓練算法,為解決深層結構相關的優化難題帶來希望,隨后提出多層自動編碼器深層結構。此外Lecun等人提出的卷積神經網絡是第一個真正多層結構學習算法,它利用空間相對關系減少參數數目以提高訓練性能。將深度學習應用于先心病模型的建立,為先心病的前期篩查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報告人簡介: 張執南,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2011年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并留校任教,2014年丹麥技術大學訪問學者。張執南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以來,教學及科研成果突出。主要從事設計理論與方法、摩擦學系統設計與分析的基礎與應用研究,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上海市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多篇,編寫專著2部,申請發明專利6項。現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委員會委員,擔任多種外文期刊審稿人。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