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青年網】十八大以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豐碩的五年 |
| 發布時間: 2017-09-21 瀏覽次數: 1941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網 |
|
|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黨中央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倳浵到y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闡述了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面依法治國在新的起點上創造了成果最豐碩的五年,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發展。正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一、發布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專門決定 2013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并作出決定。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專門決定,《決定》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位一體”的法治體系: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二、黨內法規制度納入國家法治體系建設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是將黨規納入國家法治體系建設,構成了中國“五大法治體系”之一,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最大創新之舉。把黨規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具體體現。 黨規、國法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組成部分,黨規和國法一樣,都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兩者本質屬性相同。事實上,《憲法》和《黨章》都有涉及黨、法關系的規定。其中,最根本的一條是:“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稕Q定》關于黨規和國法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國法在效力上高于黨規,但黨規的標準或要求嚴于國法。 三、國家憲法日的確立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這70個字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中確定的憲法誓詞。 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在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反映出黨和國家對樹立憲法權威的高度重視。樹立憲法的權威性是法治國家的標志,沒有憲法的權威性,就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 四、法治公平與正義不斷彰顯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這五年以來,司法機關堅持法治的公平與正義,敢于直接面對問題,堅決糾正冤案和守住防止冤錯案的底線,嚴格確保司法公平與正義,聶樹斌案、陳滿案、呼格案等曠日持久的申訴案得到重審改判,一大批冤假錯案得到平反昭雪。 為貫徹落實中央四中全會《決定》,各司法機關建立健全了辦案責任制,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針對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的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帶頭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司法權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領導干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處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做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 作者: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