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簡單的科學實驗,很多山區孩子卻是第一次見。南京郵電大學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 張群 通訊員 惠子璇)有沒有小朋友乘坐過高鐵?面對這樣的提問,孩子們面面相覷,默不作聲。
淘寶、支付寶、共享單車……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東西,對于大山深處孩子們來說,卻異常陌生。一座山,阻隔了他們與高科技的親密接觸。
科普溫暖孩子心靈
近日,南京郵電大學柚子青年扶貧教育實踐團郵蒙益行分隊、陜耀郵你分隊、郵情向黔分隊奔赴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第三小學、陜西省藍田縣向陽學校、貴州省開陽縣高寨鄉杠寨小學三所山區小學開展科普教育宣傳,用科普溫暖孩子心靈,讓科技點燃人生夢想。
三所學校都坐落在偏遠的農村,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與科學儀器,孩子嚴重缺乏科普基礎知識。對此,柚子青年的隊員們結合南郵的理工科專業背景,發揮專業特色,為孩子們開設科普微講堂。
燒杯、漏斗、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等化學儀器和化學藥品……陜西分隊的志愿者精心準備,為藍田縣向陽學校的孩子們現場演示了氧氣的生成過程,讓他們感受試管的溫度,并通過視頻演示了實驗的原理。
中國高鐵,有著我們引以為豪的效率和成本優勢,是一種令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羨慕不已的交通方式,那么,它的運行原理是怎樣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貴州分隊的志愿者為開陽縣高寨鄉杠寨小學的小朋友們進行了簡單生動的講解,并和他們一起利用實驗材料模擬磁懸浮的原理,體驗了地磁場的存在。
攝像機的原理、人像攝影的相關技巧、膠片相機,則是內蒙分隊科學微體驗的關鍵詞。志愿者們現場贈予便攜Lomo膠卷相機給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第三小學的孩子們,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他們探索科學的奧秘,體會別樣的科技樂趣。
課堂上,孩子們的目光緊緊地追隨著志愿老師們的一舉一動,生怕錯過一丁點細節,神色間充滿了對科技的好奇,對知識的渴望。
一個中學生的家庭重擔
在給山區孩子們進行科普教育的同時,柚子青年還身體力行地來到貧困孩子家中,為他們送去溫暖與關愛。

柚子青年志愿者走訪貧困孩子家庭。南京郵電大學供圖
聽說志愿者要到家里坐坐,阿琪(化名)80多歲的爺爺早早地起床,站在家門口迎接。
阿琪家的院子很小,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菜。屋內的陳設很簡陋,一張桌子、兩張床,就是他們一家5口的全部家具。
年邁的爺爺有些耳背,卻一直熱情地張羅著招呼志愿者。躺在床上的姑姑,一直沖著志愿者們笑。
18歲。當志愿者問到阿琪姑姑多大年齡時,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用很不清晰的當地話回答。那個吃力的笑容,讓隊員們感到十分心酸和心疼。
而緩慢穿梭在屋內的還有阿琪爸爸,他一瘸一拐地走著,隨后,默默地站在一邊,用雙手捂住臉,呆呆地看著志愿者們,嘴角不禁露出一絲憨厚的微笑。阿琪爸爸的神情也讓隊員們察覺到,這個看起來黑瘦黑瘦的男人,也存在著精神障礙。
兩位80多歲的老人,兩位有精神障礙的成年人,還有一個正值青春年華、需要愛與關懷的初中生,組成了這個步履維艱的家庭。
阿琪是個內向但又十分要強的姑娘,爭氣的她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然而,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要背負著沉重的負擔,承受著巨大的家庭壓力。
志愿者們留下了關愛女孩活動慰問金和一個本子,揮手告別阿琪一家……阿琪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志愿者們的心靈,促使他們更加強烈地感到自己在扶貧教育上責任的重大。
互聯網+公益眾籌+科普教育
培養孩子是科技發展的希望,是國家綜合能力提升的關鍵。對于成長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外面的世界讓他們充滿幻想與渴望,現代化的科普知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此次以互聯網+公益眾籌+科普教育方式開展的科普小屋進山區公益項目,由南京郵電大學柚子青年聯合騰訊大蘇網、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共同發起,旨在為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第三小學、貴州省開陽縣高寨鄉杠寨小學、陜西省藍田縣向陽學校三所山區小學建立科普小屋,更好地培養小孩子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及引發善于發現、積極思考的科創精神,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略觀念。

志愿者們的到來讓孩子們多了一絲希望。南京郵電大學供圖
利用互聯網+教育眾籌進行知識傳播和理念宣傳,走訪貧困家庭、發放愛心獎學金、贈予衣物用品,普及網絡信息化建設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成果……近兩年來,柚子青年通過互聯網眾籌、募捐等形式籌得資金近五萬元,愛心企業物資贊助價值約六萬元,所得善款、物資均用于實踐活動中。據了解,柚子青年們此次結對幫扶的三所學校留守兒童、困難學生共1000多人。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幫助山區孩子建立一座屬于自己的科普小屋,真正的為他們打開科學世界的一扇大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志愿者們堅信,他們為三所學校孩子打開的科普小窗,終有一天會搭建成心之所向的科普小屋,鑄造出科技夢工廠。然而,短期的公益科普活動遠遠不能夠保證孩子們科普教育的完整進行,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在此,青年之聲呼吁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科普小屋進山區公益項目中來,向貧困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建設一個科普小屋。青年之聲也將對該公益行動進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