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快報網】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非遺傳承人走進大學校園 |
| 發布時間: 2017-03-29 瀏覽次數: 1571 文章來源: |
|
|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前 記者 俞月花)非遺傳承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家、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史陳耀,市級非遺傳承人、從事抖空竹表演多年的孫桂喜,扎燈大師曹真榮的女兒……現代快報記者獲悉,3月29日中午,南京郵電大學舉辦第三屆非遺文化節,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校園,手把手教大學生怎么做手工。
短短數秒 工藝美術大師陳耀就剪出了雞生肖,寓意大吉大利 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 教大學生做手工 剪紙藝術家陳耀,很多南京人都對他十分熟悉。他每年創意的生肖剪紙都見諸報端,送給人們新年好兆頭。手握一把剪刀,在紅紙上來回“飛舞”,短短數秒,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紙畫就展現在眼前。陳耀告訴大學生,他從小就喜歡剪紙。“從五六歲開始,到現在已經將近50年了。你們別怕動手難,其實剪紙中有很多樂趣。” 陳耀拿今年的雞生肖舉例,“我的創意都在腦子里,一幅雞有時候光想怎么剪,要半個月時間。思路清晰了,真正在手頭剪起來很快。”他邊剪邊說,剪紙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雞生肖,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雞鳴富貴等等,還有老母雞和小母雞在一起的,寓意全家福……” 他說今年是南郵舉辦非遺文化進校園的第三年,他也就來了三年。“我給大學生上課,我希望大家都有耐心靜下來學習這門手藝。我自己當年就是一把剪刀闖天下,現在在南京不僅買房買車,還培養女兒讀了大學。我們的大學生不一定要以剪紙為生,但可以作為樂趣,逢年過節時,親朋好友遇到喜慶日子時,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剪一個吉祥喜字、福字貼一貼,都是美好生活的點綴。”
市級非遺傳承人孫桂喜現場展示抖空竹 在陳耀剪紙展位的隔壁,市級非遺傳承人孫桂喜正在教學生們如何抖空竹。嗡嗡地聲響吸引很多學生前來觀賞。孫桂喜說,他已經抖了53年空竹了。“我今年61歲了,從8歲開始,就學這門祖上傳下來的手藝。”他拿著一個空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這么多年,最擅長做空竹。“做一個空竹,有78道工序,需要用到毛竹、木板、糖樹等材料。從采購竹子,到把竹子劈成一段段,然后浸泡,再上車床加工……”
市級非遺傳承人孫桂喜做的空竹 他有些遺憾地說,現在年輕人低頭玩手機的多,對于抖空竹、做空竹這樣傳統的手工藝不太感興趣。“我們走進校園,希望大學生能了解這門手藝,學一學,哪怕作為業余愛好,讓這門老手藝傳承下去。” 南郵開設非遺創業培訓班 為學生提供免費學習平臺 看到老藝人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們一個勁地感嘆:“好厲害!”“大開眼界!” 南郵招生就業處王美霞老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南郵從2015年開始,邀請非遺傳承人進校園,宣傳傳統文化。“學校開設了剪紙、布藝、扎風箏、繩結等非遺創業培訓班,3年來已經有300多名學生通過培訓,也不斷涌現出一些學生自己的好作品。”她表示,今年還將增設植物扎染等課程,為全校師生搭建學習平臺。 在離非遺傳承人展位不遠的一條校園主干道上,現代快報記者看到,這里正在熱火朝天地舉辦“創意集市”活動。其中就有不少學生手工制作耳環、布包等賣給過往的學生。來自南郵自動化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大四學生許紫若說,自己已經在國家電網找到工作。做手工是業余愛好。“我從高中起,就癡迷手工,用一針一線縫制筆袋、零錢包、手機包、化妝包等,有時候朋友過生日,就手工做一個送給對方。大家都很開心。” 提到非遺傳承人手工剪紙、做空竹,許紫若表示,自己之前也上過培訓課。“感覺很有啟發,就像大師們說的那樣,在動手做的時候,人看似是靜的,但是心理活動很豐富,創意都在腦子里,而且一件作品就是一個創意,一個故事,很有意義。” 另一位做耳環等首飾的女生陳若曦,就讀南郵光電學院,也是一位工科生。她說自己對抖空竹、剪紙這樣的手工也十分感興趣。“就是特別能鍛煉性情,能耐心做好一件手工,能得到大家認可,很有成就感。”陳若曦表示,跟非遺傳承人比起來,自己的手工技藝還差得遠,但那份熱愛是一樣的。“有機會我會去跟大師們學,就算不以此謀生,作為一種人生業余愛好,也很好!”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