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南郵發布《中國反通訊信息詐騙藍皮書》 |
| 發布時間: 2016-10-14 瀏覽次數: 1747 文章來源: |
|
|
新華網北京10月14日電 10月14日,南京郵電大學發布《中國反通訊信息詐騙藍皮書》(簡稱《藍皮書》),全面梳理國內外反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研究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建議與對策。《藍皮書》特別提出:“電信詐騙”一詞的提法不夠準確,且容易引起誤解,建議將“利用通訊信息技術和手段實施違法犯罪的行為”統一定義為“通訊信息詐騙”;增設“國家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周”。
《中國反通訊信息詐騙藍皮書》發布會現場 《藍皮書》共分為“中國電信網絡詐騙基本情況”、“中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成因”、“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法律保障及存在問題”以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對策研究”等四個章節。其中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基本現狀、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問題以及“實名制”背后的“記名制”現象進行了專題研究,發布了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的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建議與對策。 《藍皮書》對2010年至今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例進行了數據檢索,依據案件傳播力、影響力、嚴重性等因素,參考公安部公開的48種常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類型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篩選出電信網絡詐騙的十大典型案例,即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代考、改分詐騙案;網絡購退款詐騙案;娛樂節目中獎詐騙案;補助、救助、助學詐騙案;冒充QQ或微信好友詐騙案;醫保、社保詐騙案;釣魚網站詐騙案;訂票詐騙案;貸款詐騙案。 《藍皮書》分析,個人信息泄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道德缺失,金錢至上觀念下引發的失德行為以及違法行為;二是個人信息安全相關法制建設不夠健全,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手段;三是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薄弱。 《藍皮書》提出,應重點關注“實名制”背后的“記名制”。由于電信企業技術和管理上的缺陷,導致電話卡實名制充其量只是記名制,“實名”的背后并不一定是使用者本人,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嚴格電話卡實實在在的實名登記制度。雖然據電信企業報告,電話卡實名制率已達95%以上,但是哪怕是達到99%,剩下1%的數量也很驚人,可能多達幾十萬張,因此必須嚴格做到100%的實名制。 為此,《藍皮書》建議采取“三位一體”的電信入網開戶制度。無論采取何種通訊工具實施電信網絡詐騙,都需要在電信運營商開戶等級,“三位一體”的開戶模式,即提供真實身份證件、攝制本人影像、保留本人指紋。
《中國反通訊信息詐騙藍皮書》封面 《藍皮書》認為,我國亟需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并建議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進一步將個人信息的定義、內涵、外延等做出相對確定的法律規定;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原則、安全責任、監督檢查等制度進行規定;適當加大處罰力度,增強法律威懾力。 《藍皮書》還建議,我國應制定專門的《信息通信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進一步規范電信網絡運營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保護信息通信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不受侵犯,規范信息通信消費和服務的規則,完善監督治理機制,明確電信網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的相關法律責任。 《藍皮書》是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在進行廣泛調研和大量案例及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撰寫而成。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