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傳統金融基本法應當向互聯網延伸 |
| 發布時間: 2016-09-12 瀏覽次數: 1359 文章來源: 新華網 |
|
|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就是金融,沒有任何可神秘的地方,只是利用互聯網技術、思維和業務模式讓金融交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ヂ摼W金融同樣具有信息不對稱、風險性、公共性等金融的基本特征,并且這些特征無論運用何種先進技術都無法改變。 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應當在鼓勵“創新與發展”的基礎上,著重關注“安全與合規”,要運用法治的思維審視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合規與風險;其次才是以金融發展的規律與互聯網的思維去創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和路徑。 必須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互聯網金融生存的環境是金融市場,不是互聯網市場。金融市場的狀態、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金融市場的構架、金融市場的體系等都會對互聯網金融的生存、成長、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只有認識到金融市場對互聯網金融的制衡機制,才能找到互聯網金融的生存與發展之道。互聯網金融一定要建立在合規有序、風險可控的基礎之上,才能健康發展。對那些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旗號,無規則的叢林式發展模式,以及大肆進行金融違法犯罪活動,一定要徹底依法規制。 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當提高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層級,建議以完善和修訂我國現行的金融基本法為主線,不主張就互聯網金融監管出臺若干個層級較低的部門規章或發幾個紅頭文件。 我國現有的金融基本法規制對象主要是傳統金融領域,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都是基于傳統金融行業和傳統金融業務的立法,這些金融基本法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不但很難規制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業務和行為,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法律沖突,致使互聯網金融企業游走于法律盲區和監管漏洞之間。因此,要認真研究傳統金融基本法向互聯網延伸,真正使互聯網金融納入金融法治的軌道。 傳統金融基本法向互聯網延伸,要重點關注互聯網帶來的金融信息安全,研究構建互聯網金融安全基礎保障體系。 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從業者,最重要的是樹立規則意識。什么是規則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在我的答案中,規則意識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他遵守的,不僅僅是法律、法規、行業準則、社會道德,更是自己內心深處的良知與信仰。 作者: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王春暉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