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長效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 發布時間: 2016-08-04 瀏覽次數: 1566 文章來源: 央廣網 |
|
|
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眼下,我國正處于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后堡壘的時候。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精準扶貧、長效扶貧,國家工商總局做了一項新的嘗試。國家工商總局和阿里巴巴集團近日在江西省泰和縣舉行了電商扶貧啟動儀式,雙方將聯合幫扶黑龍江撫遠市、同江市、江西省泰和縣開展電商扶貧工作,目的是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電商扶貧模式。 根據協議,阿里巴巴方面將輸出包括農村淘寶在內的多項優勢資源,為幫扶縣(市)培訓各層次電商人才,為農戶提供貸款支持,使幫扶縣掌握市場化的農副產品包裝、推廣等一系列電商運營方法。同時,借助阿里的技術優勢,推動幫扶縣(市)加強農副產品可溯管理。最終,在農村建立起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云計算、數據等電商基礎設施。扶貧不能一錘子買賣,建立長效機制是為了發展區域經濟,只有區域經濟發展起來了,才有能力帶動脫貧。 如何用市場化的手法打造品牌,如何培養人才,都是扶貧過程中需要攻克的難題。因此,只有建立定期、長效的溝通和工作機制,才能讓農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長效扶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就此做出點評。 王春暉:對于國家工商管理局和阿里巴巴聯手管理農村電商扶貧的嘗試,如果要做成長效機制,要做到可持續發展,人才為基礎,標準為支撐,安全為根本,設施為保障。 首先,我始終認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是第一位,因為在農村電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長的同時,農村電商最大的缺口是人才的缺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個情況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問題是當務之急。當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人才,一定要圍繞著三農,農業、農民、農村,按照三農的需求導向學以致用,做一些自主創新。對此,我建議,從學習計算機和電子商務的大學生當中選拔農村電子商務的師資,實施百萬大學生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工程,這樣不但可以持續為三農電商培養人才,而且能讓大學生在農村找到一個廣闊的創新和創業的廣闊藍海。 其次,發展可持續的農村電子商務,一定要建立農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和物流標準體系。也即對農產品按照不同的分類要建立質量標準體系,確保農產品的消費安全,從田地到餐桌,一定要保證質量。這個體系的建設,第一是品質標準,第二是綠色標準,第三是規格標準,這樣一來就能在包裝標識、物流配送、驗收等各個管理環節極大地加強農產品更大范圍內的可流通性。 再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永恒主題,所以一定要抓住農產品的溯源系統,也使農產品從種植、加工、包裝、檢測、運輸從各個環節都要使得信息化,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要清楚了解這個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最后到餐桌的整個生產流通環節信息。 另外,農村電子商務是整個現代農業的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精準扶貧的一個重要載體。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一定要基礎設施先行,所以一是要打造硬環境,即要加強農村整個電子商務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度提高農村的寬帶普及率,加強農村的公共建設,提高農村的物流配送能力,倉儲能力,特別是冷鏈的東西。第二,打造軟環境,首先是國家政策支撐,其次是加強人才的培養,第三一定要塑造好農村電子商務良好的市場和信譽品牌。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