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時報】“人工肝”、打印出來的“照明器材” 將改變我們的未來生活 |
| 發布時間: 2014-12-01 瀏覽次數: 2341 文章來源: 江南時報 |
|
|
江蘇省“十大科技之星”近日揭曉,記者走近他們的研究成果 第五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年會上周末在南京隆重開幕,同時誕生的還有2013-2014年度“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他們的研究成果,對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記者截取了其中兩個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研成果做一簡要介紹,以饗讀者。這兩個科研成果,一個能延緩重癥肝病患者的生命,使他們逃離死亡的魔爪;另一個則能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江南時報記者程嵐嵐 近萬次實驗誕生了生物人工肝 現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施曉雷,主要從事肝膽外科工作,也是本次的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以他為攻關課題組組長研發的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已在國內15家著名醫院推廣應用。據介紹,這個醫學技術突破了無數難題,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讓無數重癥肝病患者獲得了生的希望。 施曉雷主任告訴記者,現在的重癥肝病(醫學上叫急性肝衰)患者,內科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死亡率非常高,7天內的死亡率超過80%,這樣就導致病人根本來不及進行肝臟移植手術。“使用了生物人工肝之后,病人就有時間等來救命的肝源進行手術。” 我國是個乙肝大國,很多病人都會經歷從乙型肝炎到肝硬化再到重癥肝衰這條路,如今每年新發的重癥肝衰病人超過百萬,而生物人工肝的誕生將給他們帶來生的希望,這也是施曉雷他們研究生物人工肝的初衷。 據了解,只能單純實現解毒功能的人工肝叫“物理人工肝”,此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人工肝都是這種非生物型人工肝。“在實現解毒功能的同時還能完成部分合成功能的人工肝就叫做‘生物人工肝’,這樣的生物人工肝,除了具有最基本的解毒功能外,還能起到合成和代謝的作用,可以讓病人的病情得到明顯的改善。”施曉雷介紹說。 這絕對是目前科技的前沿。生物人工肝的“核心”是一個生物反應器,它由特殊的納米纖維材料作為支架,讓人工培養的肝細胞在支架上生長,代替肝臟參與人體循環。生物人工肝以一種類似血液透析的方式工作,將病人的血液引到體外后進入生物人工肝內,和生物人工肝進行物質交換,然后再把血液回輸到病人體內。 生物人工肝說起來簡單,但卻是非常復雜的東西,它是細胞學、人體動力學、材料學等諸多學科結合起來的產物,研發起來非常困難,要解決諸多的國際技術難題。施曉雷說,光是培養肝細胞,他們就實驗了上千次,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成功,研制生物反應器也經過了上千次實驗,等所有一切都實驗成功了,再整合到一起,對血液流速等各種參數、系數進行測試,做動物實驗也做了上千次,沒日沒夜地做,才有了今天的科研成果。 未來,照明器件可以打印出來直接使用 作為本次評選出的科技之星中年齡最小的一位,1980年11月出生的賴文勇現為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教授,主要致力于有機光電子學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他告訴記者,有機光電主要是將具有光電功能的有機高分子材料應用于光電子信息技術領域。“舉例來說,塑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但是在普通人的認知范圍里,塑料是不導電的,沒有光電功能。我的科研內容就是要研發出新型的具有光電功能的塑料,讓塑料能夠具有信息顯示、固體照明、太陽能光電轉換等功能。” 現在,賴文勇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通過印刷的方式去實現塑料電子器件的制備。“我們的科研一旦成為現實,有機固體照明將被廣泛運用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到那個時候,普通電燈會被淘汰,人們只需一個面板,將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制作的墨水均勻地噴涂在面板上,再接上電池,就可以照明了。”賴文勇自信地說,到那時,人們不用再去費時費力地買燈管、換燈管。“只需在家中利用有機半導體墨水,像A4紙打印一樣把新的照明器件打印出來就可以了。”這聽起來十分神奇有趣。 據介紹,人工有機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時還不斷有新的有機材料被設計開發出來以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并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信息顯示方面,現在普遍采用的液晶顯示,具有制造工藝復雜、視角窄、響應時間滯后等技術瓶頸,如果能夠將塑料電子材料應用到信息顯示方面,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在技術上也會產生顛覆性的改變。 “我們研發的塑料電子材料具有響應時間快、色彩度飽和等突出優勢,最吸引人的優點是可塑性強、加工方式多樣,可以采用塑料成型制品的工藝去制備電子器件。”可以看出,如果賴文勇的這一科研技術能夠廣泛運用到手機行業,將會再次引起手機業的大變革。目前,塑料電子技術的應用前景被全世界的學術界和產業界普遍看好,賴文勇與他的同事們正在全力以赴,希望能夠在這一新興科技領域內搶占先機。 現在,國內的創維集團和韓國的三星電子,都相繼推出了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研發出的55英寸OLED電視機,這些電視機的外觀十分纖薄,甚至可以彎曲。賴文勇表示,有機電子材料的研發,為人類的科技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你的想象有多豐富,你的科研成果就有多動人。” 據介紹,賴文勇正以提高材料綜合性能和實現低成本大面積發光薄膜及器件的打印/印刷為目標,在國際上率先發展了一種新型結構高性能OLED材料——樹枝高分子(polydendirmer)磷光材料,有效調控了目標材料的發光性能和可打印特性。 作者:程嵐嵐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