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南京郵電大學的在校學生杜夢杰創辦了當時國內的第一家眾籌網站——追夢網。兩年來,追夢網已經為300多個項目籌集200多萬元資金,幫助一批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追夢網本身也已經獲得了兩輪融資。
五花八門的夢想,期待通過“眾籌”實現
打開追夢網的網站,各種“夢想”項目讓人眼花繚亂:5個年輕人組成的團隊,想拍攝一部名為《趕花人》的蜂農紀錄片,希望通過網站籌到部分經費;一位大學生想通過募資,開一場自己的演唱會;有志愿者希望募集1.2萬多元,幫助加納的一個村子建公共廁所……每一個項目下面,都詳細列出了目標金額、進度、項目操作步驟、支持者將會得到的回報等詳細信息。
以拍攝蜂農紀錄片為例,這個項目的籌資目標金額為1.5萬元,目前已獲得112次支持,累計籌集資金16431元。項目的支持款項分為六個檔次,最少的15元,最多的可以出到1998元。根據出資額度的不同,支持者將會獲得蜂蠟、紀錄片DVD、新采蜂蜜,甚至是與拍攝團隊一同去四川的養蜂營地等各種不同的“回報”。
類似的籌資項目都強調“實物回報”,沒有所謂的分紅,“想賺錢的人不要上追夢網,因為我們目前不會碰股權類的眾籌項目。”杜夢杰說。
70%的成功率,在同類網站中領先
杜夢杰告訴記者,項目必須在發起人預設的時間內達到或者超過目標金額才算成功。若沒有達到目標金額,那么所有款項將退回到支持者的賬戶,保障支持者的資金安全。項目上線前,追夢網的工作人員要進行審核、溝通、包裝、指導,項目募資成功后,工作人員將監督項目發起人執行項目,確保支持者的權益。
兩年中,追夢網受理了400多個項目,其中300多個項目募資成功,高達70%的成功率在國內眾多眾籌網站中遙遙領先。“目前,追夢網瞄準設計、旅行、人文、影視、音樂和出版等幾類項目。”杜夢杰說,這些項目引領了當下的時尚,屬于創意消費,對于年輕人來說,是一種“剛需”。另外,這些項目的實施時間比較可控,操作過程也相對透明。
“抽點”維持網站運營,已獲兩輪風投
在追夢網創辦之初,杜夢杰拿到了首輪風投。他最初曾經設想免費為項目發起人服務,但運作后發現這樣的模式并不理想,于是作了調整,借鑒了國外眾籌網站的“抽點”模式,也就是在籌款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來運營網站。
最近,追夢網又獲得了第二輪上千萬元的風投。杜夢杰說,他們并不缺錢,但是也絕不“燒錢”,公司成立至今才花了100萬元左右。
南京大學商學院國際商業模式研究院研究員卜安洵說,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類似的眾籌網站,如何將這種模式持續下去?如何在陌生人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從挑選、審核靠譜的項目,到完善集資過程中的流程規范條例,再到打造完整的項目鏈條,追夢網的路還很長。
作者:劉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