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現代快報發起的“校園光盤聯盟”正在不斷擴容,全省已經有60多所高校正式加入。
全國兩會期間,現代快報記者專訪了四位全國人大代表:東南大學校長易紅、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王廣基、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吳曉蓓,他們所在高校也都是快報校園光盤聯盟的首批成員。四位代表一致表示,“支持光盤反對浪費”要從細節做起。
全國人大代表、東南大學校長易紅:
學生食堂轉著吃,浪費比飯店少很多
談及校園光盤聯盟,東南大學校長易紅說:“我很關心和支持這個活動。”易紅表示,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是全方位的,很多方面需要從小事抓起、從身邊做起。比如提倡和鼓勵學生不要浪費,一方面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另一方面無論在社會上還是校園里,鋪張浪費、大吃大喝的現象都是應該嚴厲禁止的。
“我只要在學校,基本上每天中午都在學生食堂和學生一道吃飯。”易紅說,差不多幾個學生食堂來回轉,一個食堂吃一次。據他觀察,學生食堂有時也有浪費,但不多,與飯店餐桌上的浪費相比要少很多。“學生自己打飯,時間長了一般都知道吃多少。”
除了提倡學生做“光盤族”外,易紅還希望學生吃完飯能把餐盤送到指定區域,使桌面保持清潔。“遵守社會公德,需要從這些小事、小細節做起,這些也都是需要鍛煉培養的。”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
減少浪費,學校要提高飯菜質量
當記者剛提到“校園光盤聯盟”幾個字時,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脫口就說:“我們學校也參加的。”
楊震認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于還在讀書期間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本身還沒有給社會創造財富,生活花銷的錢基本都是來自父母,所以更應該注意勤儉。“我覺得大學生們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浪費只是你個人的私事。”
作為一名高校的管理者,楊震認為對“光盤”活動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要倡導學生勤儉節約不浪費,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去分析,到底學生、老師浪費是出于什么原因?”楊震說,如果是飯菜口味不合的話,學校方面也就要反思了,學校食堂要改進工作,了解師生的口味,不斷提高飯菜質量。
楊震說,如果通過“光盤行動”,讓學生們養成了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對學生將來的工作生活和未來發展都很有好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王廣基:
加入校園光盤聯盟后,浪費明顯減少
在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王廣基看來,“光盤行動”首先就是要從教育入手,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勤儉節約的意識不強,尤其是吃飯時浪費嚴重。在學校時,王廣基差不多每天中午都會去食堂吃飯。“我們學校食堂的飯菜口味還可以,但眾口難調,經常會看到有學生浪費。”不過,他也很高興地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從中國藥科大學加入現代快報倡導的“校園光盤聯盟”后,學校食堂的浪費明顯減少。
王廣基說:“一方面,倡導學生節約,另一方面,食堂也要注重飯菜質量,飯菜特別難吃也不能怪學生們浪費啊!”采訪結束后,他還特地為“現代快報校園光盤聯盟”寫下一句話:“支持光盤,杜絕浪費。”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吳曉蓓:
寄語學生:“珍惜糧食,遠離浪費”
南京理工大學同樣是現代快報首批校園光盤聯盟成員,并在校園發起節儉、不浪費的動員活動。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吳曉蓓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去教師食堂比較多,看到的浪費現象相比之下不算嚴重。“鼓勵節約,反對浪費,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說,“校園光盤聯盟”這個活動做得挺有意義,望學生們能繼續弘揚美德,“珍惜糧食,遠離浪費”。
兩會上的“光盤行動”
張國立自稱“糧食大使”,吃面條“曬光盤”
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爭做“光盤族”。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張國立在駐地餐廳吃面條時就表態,“這面條必須吃完,我是糧食大使。”
在江蘇等多個代表團的駐地餐廳,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今年自助餐的飯菜品種減了不少,基本都是以家常菜為主。代表們吃飯時拿的飯菜少了,餐桌上的光盤越來越多。
全國人大代表王廣基談到“光盤行動”時提到,他明顯感覺到今年的變化。“代表們比以往節約了不少。”他說,以往大家每次拿菜會一次性拿很多,主要是不想再多跑,但有時一些飯菜不合胃口或吃不掉,剩在盤子里的就浪費了。“現在大家都很自覺,每次拿少一點,不夠吃再跑一趟。”
全國人大代表、歌唱家關牧村提到,在與朋友們外出就餐時,“第一要少要,不要浪費。第二,剩下的大家打包拿走,也不要浪費。”她說,希望大家能把“光盤行動”作為起點,營造節儉的風氣,省下錢來用在刀刃上。
作者與來源:鄭春平 孫蘭蘭 鹿偉 張瑜 現代快報 2013年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