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報】追蹤并引領信息科技發展 實現教學研究型大學新跨越 |
| 發布時間: 2008-04-23 瀏覽次數: 2608 文章來源: 宣傳部 |
|
|
南京郵電大學,被譽為“華夏IT精英的搖籃”。她的創辦、發展和壯大,是我國大半個世紀以來信息通信事業變化發展的縮影。今天,這所歷史悠久卻又年輕激昂的學校,正昂首闊步,響亮地吹起了“把南京郵電大學建成特色鮮明,在信息科學和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集結號。 薪火相傳 務實進取 南京郵電大學誕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組建本科院校, 2005年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現有13個院(系、部)、13個研究院(所、中心),教職工15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38.9%、普通本科生100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擁有兩個校區。 學校曾為沙場培養“千里眼”、“順風耳”,數十載風雨兼程。學校創辦了全國高校第一個通信線路本科專業,同時設立了一批郵電通信發展急需的專業。1977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通信研究所。改革開放后學校增加了郵電管理工程、計算機通信、圖象傳輸與處理等急需專業和新興專業。還為我國郵電通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關鍵的技術支撐,研制全國第一個“電話秘書”;全國第一臺“單路載波器”,改變了載波機一直依賴進口的歷史;全國第一臺縱橫制市話用戶交換機;全國第一個可視電話系統;全國第一個光纖閉路電視傳輸系統;全國第一個彩色電視廣播光纜傳輸系統;全國第一臺程控用戶交換機CKJ-128;全國第一個計算機局域網(OMNINET)光纜傳輸系統;全國第一個會議電視系統和第一套TMUX設備;江蘇省第一套黑白電視發射設備;8項科研成果獲首屆全國科學大會獎勵。今天,學校正按照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務實進取,對已有特色、優勢和國家需要做出前瞻性思考,更加凸現信息學科發展特色。 科學規劃 彰顯成果 南京郵電大學秉承“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優良校風,高度重視用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調控發展速度、保證辦學質量。 八五期間,學校制定了《南京郵電學院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要點》,明確提出“面向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戰場、面向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前沿、面向郵電通信發展人才短缺的瓶頸”,“創一流的教育質量、創一流的科研水平”。 九五期間,組織實施《南京郵電學院九五計劃綱要》,通過調整辦學思路、服務面向、專業結構,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實現了辦學層次的提升和辦學規模的擴大(1999年在校生過萬人)。 十五期間,《南京郵電學院十五發展計劃綱要》順利完成從部管到部省共管的管理體制轉型,從通信類單科高校到多科性高校的轉型,實現了辦學條件的大跨越(2003年仙林新校區投入使用)和綜合實力的大跨越(以2005年大學更名為標志)。 十一五期間,學校制定了《南京郵電大學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南京郵電大學2006-2010五年建設與發展規劃綱要》、《南京郵電大學本科教學十一五發展規劃》、《南京郵電大學十一五學科建設規劃》、《南京郵電大學2006-2010年五年校園建設規劃》,為各項事業作出前瞻性謀劃。2008年國家成立工業與信息化部,學校適時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成立“國家信息化應用基地”,為國家信息化建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撐。 學校圍繞發展規劃,積極組織、認真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為核心,構建了以工學為主體,以信息學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十五以來,新增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3個博士點,9個碩士點。本科專業從15個增加到36個。擁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6個;擁有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和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品牌專業和建設點各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和建設點4個。12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精品(優秀)課程,建成2個省級優秀課程群;14部教材被評為國家級、省級精品(優秀)教材及立項建設精品教材;21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 十五以來,科研項目經費總額為3.8億元;科研項目累計立項184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5項、省部級項目95項;經國家、省部各級鑒定驗收的科研項目74項,其中多項處于國內領先、有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10項;發表學術論文5700余篇;被SCI、EI、ISTP檢索論文總數為1153篇。 十五期間,學校啟動了新校區建設,校園面積由十五初期17.1萬平方米增加到133.2萬平方米,現有教學行政用房面積22.9萬平方米,學生公寓面積18.2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中心和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建設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資產達1.45億元;實現兩個校區有線、無線網絡雙覆蓋,建成江蘇省首家校園百事通,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良好基礎。 更新理念 與時俱進 進入21世紀,創新教育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南京市郵電大學提出“激勵創新、發展個性、講究綜合、提高素質”的教育思想,全面推進融知識、素質、能力于一體的育人體系的構建,逐步形成了新時期的新理念。 突出特色、強化支撐、拓展新學科,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學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改革促發展,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注重內涵建設和外延拓展相協調,與時俱進走出了一條依托郵電通信行業做專做精、面向信息化社會做大做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面對信息化浪潮,學校清醒地認識到,長期走單一通信、信息學科的道路,離開足夠規模的學科支撐,難以持久發展。因此,學校致力于發展相關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進一步加強了經濟學、管理學、理學等學科,拓展了教育學、文學等學科,形成了富有信息特色的學科體系,邁上了以信息學科為優勢的多科性大學發展的新征程。 南京市郵電大學依托信息學科,建設和發展本科專業,33個招生專業中,與信息科學與技術相關的專業26個,其中電氣信息類專業14個,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4個,涉及信息的產生、收集、交換、存儲、傳輸、顯示、識別、提取、控制、加工、應用等各種信息技術。學校堅持一流的工學要有一流的理學作支撐,大力發展與信息學科相關的數學與物理學類理學專業,陸續開辦了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統計學等理學本科專業,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增設應用數學碩士點。為了更好地為整個信息通信產業鏈提供人才支撐,積極主動培養信息產業發展急需的經濟、管理和外語人才。其中工商管理已建成為江蘇省特色專業,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兩個碩士點,其中企業管理是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學校積極響應時代的呼喚和區域信息化發展的要求,設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氣信息工程、教育技術學、廣告學等專業,其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教育技術學碩士點。 創立師生互動的學習、科研、課外科技創新模式,堅持科學的人本觀。南京郵電大學堅持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牢固樹立并貫徹人才是高校第一資源的教育管理理念,各項改革都體現向教師傾斜的原則,不斷彰顯教師作為教學質量保證者,學科專業建設執行者,學術科研主持者,全面素質教育實踐者,學校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落實者的主體地位;同時,確立學生在學校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其成長規律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管理服務等方面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搭建起基礎厚的理論課程平臺,多環節的實踐教學平臺,分層次的創新活動平臺,為學生創造充分的發展空間,不斷探索并逐漸完善信息科技及其他相關領域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 著力培養學生學習、實踐、創新和社會適應能力,堅持科學的質量觀。南京郵電大學歷屆黨政領導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學校內涵發展的首要任務,始終堅持“育人為根本,質量是生命”的辦學宗旨,始終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按照“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將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嚴格教學管理,規范人才培養過程及校院(系)兩級的教學督導制度、領導聽課制度、網上評教制度等建設,對教學過程實施有效監控,保障人才培養質量。以培養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基礎,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目標,制訂科學合理的本科培養計劃,逐步構建起了一個堅持以人為本,采取兩類措施(堅持因材施教、激勵自主學習),構建三大平臺(厚基礎的理論課程平臺、多環節的實踐教學平臺、分層次的創新活動平臺),設立四大保障(政策、隊伍、條件、經費)為主要內容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綜合打造“實干、能干”的南郵畢業生品牌,堅持科學的成才觀。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從人才培養層次、人才培養面向、人才素質構成等方面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相結合。多角度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多層次進行文化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素質的融合;多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視心理健康,關注自我發展,發掘自身潛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化基礎課程體系,提高學生基本理論,確保學生高質量掌握基礎課程;以強化基礎訓練,強化專業技能,強化綜合素質為重點,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方案,構建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 理清思路,確保質量 南京郵電大學在發展中圍繞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提升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為依托,以教學制度和教學運行機制創新為手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內涵發展道路。形成了“明確一個目標、堅持兩個協調、遵循三大規律、實施四大戰略”的辦學思路。即“明確把學校建成信息科學和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這一發展戰略目標”,“學校發展與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相協調;與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發展的總趨勢相協調,保證學校發展的正確方向”,“在學校發展建設中,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加強高等教育研究和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戰略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使學校各項工作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實施質量立校戰略,打造教育品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為學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施特色興校戰略,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創新活校戰略,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1997年以來,我校學生在堪稱全國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的獲獎紀錄穩居江蘇省屬高校第一。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共獲國際級獎20項、國家級獎170余項、省部級獎560余項。2005年,馬潔同學是江蘇省榮獲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唯一本科生;2006年,任然同學成為國際電信聯盟“青年學生領袖”, 2007年,鄧宗元同學再獲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并當選為當年“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近三年,每年都有近70%的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科技創新活動。2005年10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南京市高校優秀畢業生創新成果展時,對南京郵電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社會媒體對于南京郵電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果高度評價,2006年12月26日《光明日報》刊登文章《南京郵電大學學生靠創新走上國際舞臺》,2006年12月13日《中國教育報》刊登《南京郵電大學打造學生科技“明星”》,2007年11月9日《新華日報》刊登文章《南郵全程實踐創新教育帶來可喜變化——大學生登上國際學術會議講臺》。 2007年12月29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采訪報道了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南京郵電大學校友趙厚麟,并給予高度評價:“趙厚麟,1975年畢業于南京郵電學院,1998年當選為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局局長,此前在國際電信聯盟130多年歷史上從未有非歐人士任過此職。2002年10月,他又以國際上罕見的144票高票連任2003年至2006年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局局長。2007年當選為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人在國際電信組織擔任的最高職務,對提升中國在國際通信領域的話語權具有重大的推進作用。” 趙厚麟寄語祖國:“中國正從電信大國走向電信強國,不要永遠把自己放在學生位置上,不但要走出去,還要走到前面去,主導世界電信潮流。” 南京郵電大學也必將在中國主導世界電信潮流的征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者及來源:中國教育報 2008年4月23日 |
仙林校區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學城文苑路9號 郵編:210023 三牌樓校區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馬路66號 郵編:210003 鎖金村校區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7號 郵編:210042
聯系電話:(86)-25-85866888 傳真:(86)-25-85866999 郵箱:njupt@njupt.edu.cn
蘇公網安備32011302320419號 |蘇ICP備11073489號-1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