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技術委員會主任范滇元院士受聘我校名譽教授,上海復旦大學彭波、汪聯輝、韋瑋三位教授受聘我校兼職教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學校科學會堂演講廳舉行。副校長黃維主持儀式,校長楊震向四位南郵新成員頒發了名譽教授、兼職教授聘書,并為他們戴上南京郵電大學的校徽。
受聘儀式后舉行了學術報告會,這也是我校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一次重要的學術會議。范滇元院士首先作了“創新發展的光電科技”的學術報告。范院士在報告中介紹了目前光電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談到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又無污染的能源,它的開發和利用可以解決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范院士介紹,美國正在研制的激光聚變反應器預計到2020年可以進行演示性發電,“在地球上再造一個小太陽 ”的夢想已不再遙遠。接著彭波、汪聯輝、韋瑋三位教授分別作了“新型有機無機雜化光電材料”、“納米量子點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國家基金申請情況介紹”
三個報告。報告充分展示了新材料在醫學等到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應用前景。
學校100余名師生參加了儀式和報告會。
(宣傳部)
范滇元院士簡歷
范滇元,1939年2月生。1962年北京大學畢業,1966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技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信息科學和工程學院教授,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事“神光”系列高功率固體激光裝置的研制及應用三十多年,為建立和發展我國高功率激光領域作出了貢獻。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先后研制成功“萬兆瓦”、“星光-I”、“神光-I”、“神光-II”等大型激光裝置,近年來又投身巨型激光裝置——“神光-Ⅲ”的設計與研制。在激光系統總體設計、光束傳輸理論與應用、強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先進成果。發表論文報告250多篇。先后獲得陳嘉庚獎(1988年)、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光華工程科技獎(2004年)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等科技成果獎勵;以及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863計劃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先后任高功率激光國家實驗室副主任、國家863計劃激光技術(410)主題專家組和慣性約束聚變(416、804)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863計劃第八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神光-Ⅲ”總體技術專家組總工程師,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子學會量子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分會副主任,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上海市光電子行業協會理事長,上海市政協常委等。
彭波教授簡歷
1962年7月生。致公黨黨員,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復旦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先進材料實驗室)、復旦大學光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863計劃”激光材料專家組成員。
先后在日本、新加坡、美國和加拿大工作,曾長期任職于HOYA、三井、昭榮等世界著名公司, 并曾在美國創建高科技上市公司。從事光電子材料和光電子儀器的研究開發以及生產20年。擁有專利23項,在Advanced Materials 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國際著名SCI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獲得過光學材料雜志和激光工程雜志的優秀論文獎。已完成堅定的科研項目19項,其中國際領先的14項,國內領先的5項;近5年領導完成國際合作研究項目3項,研究經費1000萬美元;完成國家計委、科技部項目1項。世界首次發明了透明的釩酸鹽功能玻璃;研究發明的特種紅外線系列濾光片,低膨脹激光材料正應用在美軍最新的戰車,戰機和美國國家戰略實驗室的最新系統中。1999年獲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優秀國外專家獎;被兵器工業總公司引進的“新型磁記錄基板材料”被國家計委評為國家級跨世紀高科技樣板工程,填補了國家的空白。
汪聯輝教授簡歷
1964年生。國家基金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生命科學學部)”、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獲得者。
1988本科年畢業于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1998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獲博士學位。1998年起先后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新加坡農業生物研究院從事博士后和研究工作,2002年起在著名的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2002年12月起受聘為復旦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先進材料實驗室)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生物傳感材料。在生化方向,尤其在群體感應信號調控機制研究中做出突破性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并證明“淬滅群體感應”防治細菌侵染動植物的新概念,為動植物細菌病害防治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在納米生物學方向,將半導體納米晶發展成新的生物探針并開創性用于人體病原菌的致病機理研究;此外在模擬生物特異性識別過程的基礎上開發了多種生物傳感材料。在Nature、PNAS、JBC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被SCI文章他引300余次,申請專利二十幾項,并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
韋瑋教授簡歷
女,九三學社成員。1960年8月生,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教授和國家基金委信息學部“光學與光電子學科”項目部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先進材料實驗室)、復旦大學光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8年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學習,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1年于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教,2001年至2004年于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院電子系任教,2001年晉升為教授。2004年起于復旦大學任教授。近年來分別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科技部項目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國家重點開放實驗室基金多項、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基金、博士啟動基金以及部分西安交大光電子學科“211”和行動計劃資助項目的研究。分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多項;通過省級鑒定項目多項。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Macromolecules, Macromolecul-
ar Rapid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和New Journal of Chem-
istry等SCI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主要研究方向:光電子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
(研究生處、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