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每天送信千萬封,為人奔跑千萬里,帶著信件來我家,我要說聲謝謝你……”
10月2日下午,64歲的高躍女士來到位于南京國際展覽館的“江蘇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仿佛重回當年走街串巷做郵遞員的光景。她走到“國營單位的‘八大員’”展墻前,其中一張展出照片令她激動不已,連連說道:“我從不知道自己還照過這張相,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她就是我,我就是她呀!”

高躍在自己的照片前合影。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 宋寧
這張連高女士本人都沒有見過的老照片,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而和她重結緣分。泛黃的照片上,一位扶著自行車車把、笑容滿面的郵遞員姑娘正是46年前的高女士本人,那時,18歲的她在鼓樓郵局工作,負責投遞信件。“大雨大雪的天氣,無論是九華山的半山腰,還是玄武湖的湖心島,只要有住戶的信,我都要一一交到他們手里。”7年風雨無阻,她兢兢業業地為祖國的郵政事業奉獻青春。

圖片展展出作品 18歲的郵遞員高躍 王廣林 攝
據介紹,這張照片是由新華日報著名攝影記者王廣林提供。是當時在新街口郵局做宣傳工作的繆國元帶王廣林去拍攝的。從照片背景大樓判斷,應該是在新街口郵局門口。
當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了神州大地,高女士通過刻苦自學考上南京郵電學院郵電自動化專業。畢業后,她把電報碼記得滾瓜爛熟,以“手挑肩扛”的執著精神投身于全國郵政第一代計算機系統的建設,見證了國家現代郵政系統“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節點上回首往昔,高女士顯得感慨萬分。“身為電報員,我至今清楚地記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多少老百姓因為信息不通暢和親人失散離別。”她回憶道,地震期間,洶涌而入的人潮每天都會把郵局大門撞得搖搖欲墜,一天下來,長途電話柜臺的營業員的耳朵總會被震得嗡嗡發疼。“現在,哪怕身在國外也有跨洋電話、可視電話、短信微信等通訊手段,親人隨時互報平安,再也不用體驗當年心急如焚的感受了,真好!”高女士由衷地說道。
由于職務的緣故,高女士從90年代開始便時常要赴國外出差,退休后又喜愛旅游,因此對四十年來國內國外差距的變化體會格外深刻。“第一次到美國出差,發達國家的繁榮景象令我瞠目結舌,不由得暗想,我們什么時候才追得上人家?現在年年出國旅游,越來越覺得國外在很多方面已經不如我們,這四十年的變化真是大得不可想象啊!”

新華日報視覺中心為高躍現場印制了“號外”。 吳雨陽 攝
在圖片展現場,新華日報策劃的“為改革開放點贊,新華日報為你出號外”互動活動正在火熱舉行,新華日報視覺中心送給老人一份特殊的“禮物”:先請老人和展墻上的老照片合影,再將其印刷成一份獨家號外。兩分鐘后,高女士便拿到了私人訂制的醒目文字。“以前一旦報紙發行號外,無論白天黑夜,我們都要出班送報,沒想到今天我也有一份自己的號外了。”她反復摩挲散發著油墨香味的報紙,臉上洋溢著和46年前同樣美好的笑容:“我從心底為祖國今天的繁榮富強感到驕傲和自豪!”
交匯點記者 吳雨陽
編輯 李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