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訊(尤萱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超)9月20日,第二屆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該論壇由南京郵電大學、農工黨江蘇省委、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共同主辦,來自政府機關、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以及新聞媒體、學術期刊等多家單位15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商討獻計。
“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持續推進的七大動因,在國內首次發布,獨家、獨立呈現了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客觀態勢和愿景。”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理事長、南京郵電大學大運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佳寧教授作上述表示。
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資源。近兩個月,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調研組對京杭大運河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四省兩市進行了實地調研。南京郵電大學大運河研究中心就江蘇“運河11城”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定位、目標和實現路徑走訪調研了文化和旅游設施及布局、博物館、碼頭、大運河遺址,深入了解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進而進行評估和前瞻。
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劉陳介紹說:“自今年年初,學校大運河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五大發展理念指引下,立足學校信息學科、人口學等研究領域的優勢,借助全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新平臺,聚焦大運河文化帶的‘人口’課題這個中心和‘沿線城市’的具體場域,積極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大運河流域人口與城市、城市群協調發展新機制,全力探尋國家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戰略的多樣化落地途徑,先后形成了系列性理論成果和政策報告,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據了解,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是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發起和設立的國內第一家專門針對大運河研究的新型智庫論壇。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于2018年6月在北京成立,秘書處分設在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物資學院。首批30多家聯盟單位來自大運河沿線的高校以及研究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