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第二屆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南京郵電大學、農工黨江蘇省委、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共同主辦,來自政府機關、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以及新聞媒體、學術期刊等多家單位15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 共同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商討獻計。論壇集中發布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六項智庫研究成果。
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于2018年6月在北京成立,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是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發起和設立的國內第一家專門針對大運河研究的新型智庫論壇, 秘書處分設在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物資學院,旨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資源。
在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智庫成果發布和2018年秋季報告會中,多位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此次調研成果的基礎上,就生態競爭力引領的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京津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啟示、大運河沿岸的標志性景觀建設,以及現代城市群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關系、實現相應政策的精準化等多個方面作了專題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從多個層面、多種視角帶來最新進展及前沿動態,分享最新的研究經驗,介紹最新的智庫成果,圓滿完成了論壇“交流思想、共享智慧、分享經驗、凝聚共識”的目標。
此次“大運河文化帶智庫成果發布暨2018年秋季報告會”正是在新一輪調研成果出爐之后、后繼工作開展之前的節點上承前啟后的重要學術會議。論壇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兄弟單位間的對話,搭建大運河研究互動交流平臺,有利于深化共識、通力合作,推動大運河研究的開展。此外,論壇系統整合了專家學者的調研成果,將向中央有關部門和屬地省(市)委、省(市)政府報送資政建議和專題資政報告,發揮應用性研究的政策引領性作用,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為使中國大運河成為展示中華文明的亮麗名片、彰顯文化自信的地標性工程、中華文脈的重要標志做出應有重要貢獻。(楊立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