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蘇新聞9月1日電(張前 閆方)8月26日至8月30日,2018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模擬電子系統設計專題邀請賽在南京郵電大學仙林校區舉行。該賽事旨在促進電子信息類學科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的更新、整合與改革,培育大學生創新意識、綜合設計和工程實踐能力。

2018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模擬電子系統設計專題邀請賽(TI杯),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的一項專題邀請賽,共有59所高校的108支代表隊參賽,其中三分之二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貼近課堂教學,比如有關電源的賽題中用到的電子負載相關知識,就是電氣工程專業大三課程中的內容。同時競賽又緊貼當前業界新技術,比賽中使用的電容式傳感器,是德州儀器公司今年新推出的產品。”賽事組委會秘書長胡仁杰介紹說,“比賽現場沒有指導老師、沒有網絡,兩天一夜不休息,全封閉式進行比賽。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培養了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的精神。”

本次邀請賽參賽高校均設置電子信息或電氣工程本科專業。按照競賽規則,受邀學校最多派出兩支參賽隊,每支參賽隊由三名在當年省級電子設計競賽中獲獎的優秀學生組成。324名參賽選手在緊張和充實中展現出優秀的電子設計與實現的綜合能力、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和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被稱為全國電子類學科競賽領域的一次“華山論劍”。
經競賽專家組評審,來自山東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的10支代表隊獲得一等獎,另有17支代表隊獲二等獎,36支代表隊獲三等獎。其中,山東大學代表隊捧得本次邀請賽的最高獎TI杯。
王笑涵手捧獎杯,開心地自我介紹,他是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的大四學生。“比賽結束后,我和隊友都感到,之前學過的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嵌入式系統等課程的內容,通過操作競賽試題,理解得更加透徹了。”王笑涵說,“評審專家認為我們設計的方案簡明、高效,與競賽要求達到的四大指標最為接近。”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學生王涵申和隊友王兆億、李明陽獲得了一等獎。王涵申說:“電子系統設計,在光伏發電等光電信息工程領域中會用到。獲獎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對我未來選擇深造和就業的方向都會產生影響。我希望將來從事的工作,能與電子系統設計相似度比較高。”
作為承辦方之一的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立足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堅持“基礎厚、素質高、能力強”的原則,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先后獲得最高獎“索尼杯”、“瑞薩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