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糟糕!號被盜了!”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傳播突破了時空的藩籬,讓溝通變得高效簡單。隨之而來的數據泄密、網絡詐騙等安全事件頻發,也讓人們的煩心事多出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黑客們并沒有笑到最后。當你點下“賬號申訴”按鈕的瞬間,有人正在你我看不見的地方,與黑客們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交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帽子”。交匯點記者發現,在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當中,“白帽子”的身影隨處可見。對于這類互聯網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江蘇已經制定了明確的行動計劃。
從南郵“白帽子”到國家安全局

西普杯”京津冀信息安全人才選拔挑戰賽線上賽,周捷(中)和他的隊友合影
1996年出生的周捷在南京郵電大學讀大三。在老師和同學們眼中,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白帽子少俠”。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能力大賽三等獎,江蘇省信息安全技能競賽學生組第一名,“西普杯”京津冀信息安全人才選拔挑戰賽線上賽第一名……據周捷回憶,自己參加過的黑客攻防奪旗賽大大小小加起來已經超過七八十場,“經常被吊打,也一直在成長。”
大二那年,因為對信息安全懷抱的濃厚興趣,周捷從別的專業轉來這個充滿“白帽子”的大家庭。“起先覺得信息安全有點神秘,但接觸多了以后,了解到背后的原理,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會上癮。”對于未來,周捷表示,他愿意把“白帽子”的使命堅持到底。“希望能從事安全研究方面的工作,比如對網站進行滲透檢測其是否安全,或者是系統軟件的漏洞挖掘。”
在南郵信息安全專業,像周捷這樣的不在少數。這些“白帽子”們畢業以后都會去哪?根據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分團委對2016屆學生的統計,除了升學深造和國防生之外,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大多都會從事與專業對口的相關工作:受聘于國家安全部門,進入地方公安局成為網警,供職專門的信息安全公司,以及擔任企業的網絡安全管理員等等。
計軟學院副院長張偉告訴記者,現在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數量已經無法滿足政府、部隊和其他行業部門的人才需求。“以前很多企業對信息安全不太重視,覺得它不能夠創造利潤。但你看去年,加密文件敲詐錢財的勒索軟件成為了新興的‘病毒之王’,國內外很多公司都損失慘重。信息化社會,信息安全就如同整個社會安全的基石。對企業而言,光提高安全意識遠遠不夠,還需要這些專業的安全人士、安全管理人員。所以現在也會有首席安全官這樣的職位存在,正說明需求量是越來越大的。”
培養興趣優先的“技術尖兵”
據交匯點記者了解,江蘇目前開設信息安全專業的高校共有6家,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南京郵電大學、江南大學 、江蘇大學。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江蘇首批設置的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高校,南京郵電大學2007年被批準為全國十五所國家級特色專業(信息安全)建設點之一,也是江蘇省唯一的信息安全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實驗室
“信安專業取得了一些成績,學校也很重視它的發展。”對于專業的人才培養,張偉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信息安全專業是國家的布控專業,高校不能自主設置,教育的人數也有量上面的要求。全國有上千所高校有計算機專業,而信息安全專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也只有大概100所學校才有,這個比例相對來說要小很多。如果放開招生,需求量一定會很大。我們一直沒有快速地擴大規模也是因為考慮到教學質量上的問題。”
張偉表示,學校會盡可能地讓有志于學習信息安全的學生接觸到這個領域。“成績拔尖的學生可以通過轉專業的方法來到我們轉業學習。此外,也可以通過校內的科協、各式各樣的競賽與信安打上交道。我們希望能培養出一批‘技術尖兵’,至于在哪些方面頂尖,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興趣來。”
互聯網人才培養 江蘇準備這么做
2016年,中網辦、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指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即將在今年正式實施的《網絡安全法》第二十條也明確表示:“國家支持企業和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開展網絡安全相關教育與培訓,采取多種方式培養網絡安全人才,促進網絡安全人才交流”。
記者了解到,對于網絡信息安全人才等相關互聯網人才未來的發展,江蘇也已經制定了明確的行動計劃。根據去年10月發布的《江蘇省“十三五”互聯網產業人才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江蘇將被建成為結構合理、布局科學、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互聯網產業人才集聚區,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互聯網人才培養、引進和融合服務體系,總體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交匯點記者 華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