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的雙軌制問題,導致一定程度的社會不公平現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在本次全國兩會提出《關于提高企業退休老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待遇的建議》。
楊震表示 2015年“國務院決定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同時繼續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希望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消除雙軌制,消除這個社會不穩定因素。這個改革是社會不斷走向公平和和諧的正義之舉,完全正確。由于長期的歷史原因和復雜的社會原因,完全消除退休工資雙軌制還需要一個過程。
楊震通過多方調研,發現了改革在調整退休人員尤其企業退休人員內部待遇上,還存在另外的問題:
雖然已多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但是,由于企業調資時不定性考慮貢獻大小、職稱等因素,而本地相關部門也沒有明文規定中級職稱、高級職稱的待遇水準,因此只能和工人操作工統一調資。在企業從事技術工作的老工程師退休待遇與普通工人、操作工沒有兩樣,由于工齡等因素,有的甚至還要低。
案例1:
機關退休的每月六七千元
事業單位退休的五六千元
楊震以江蘇省為例,退休金標準是:機關退休的每月六七千元,事業單位退休的五六千元;但是,企業工程師職稱退休的,卻只有二千多元!雖然每年在上漲,但標準偏低,如南京市,截至2015年底,江蘇企退人員月基本養老金人均水平達2460元,按照《2016年南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工資上調方案》,也只是人均上調262元/月。
可以看出,企業工程師退休金仍然只有機關同類人員的1/3左右,只有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1/2左右,存在比較明顯的不公平現象。仍然以江蘇省常州市為例子,機關事業單位勤雜工的退休金也有四千多元,而在企業肩挑技術重擔的工程師的退休金卻只有機關事業單位勤雜工的約1/2。
案例2:
楊震調研發現,這不是個別現象,其他省同樣存在
以福建省會福州為例
企業名稱 | 姓名 | 畢業院校 | 職稱 | 退休工資 |
福建醫療化工總公司 | 林某 | 63屆廈大 | 84年評工程師 | ¥2,640 |
高某 | 64屆福大 | 89年評工程師 | ¥2,600 | |
徐某 | 2005年評副主任醫師 | ¥2,450 | ||
郭某 | 67屆福大 | 工程師 | ¥2,600 | |
劉某 | 92年評工程師 | ¥2,550 | ||
溫某 | 86年評工程師 | ¥2,550 | ||
吳某 | 65屆福大 | 87年評高工 | ¥2,780 | |
福州第一化工廠 | 阮某 | 63屆廈大 | 高級工程師 | ¥2,700 |
云某 | 64屆廈大 | 高級工程師 | ¥2,700 | |
福州第二化工廠 | 潘某 | 63屆廈大 | 工程師 | ¥2,700 |
福州緊固件廠 | 世某 | 63屆廈大 | 經濟師 | ¥2,700 |
福州機床廠 | 李某 | 68屆福建師大 | 工程師 | ¥2,600 |
福州罐頭廠 | 董某 | 63屆農大 | 工程師 | ¥2,700 |
表現出與江蘇省類似的情況。
呼吁:提高企業退休老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待遇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楊震表示,原因之一是企業退休的具有高級職稱人員從2006年起已連續政策傾斜調整長達十年;而中級職稱工程師的退休待遇卻一直未包含進去相應傾斜,導致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企業退休工程師(大都1962~1965屆進入大學)與企業高級職稱人員一樣,同在1966年文革前經過嚴格高考、得到精英教育階段學習、畢業后服從國家統一分配、到生產第一線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但在改革開放我國恢復職稱評審制度時,1995年職稱調整時,因當時企業體制改革、技術人員社會流動、中小企業申報高級職稱受名額限制、企業里權力和利益因素的客觀干擾,許多工程師的業務能力和社會貢獻都很夠格卻未能得到高級職稱。現在就造成如此巨大的退休待遇差異,這是政策性嚴重不公平,應該及時糾正。
“對從企業退休、長期在企業從事技術工作、退休前已有工程師職稱(含在企業工作的醫師、會計師、含中專畢業并已取得工程師職稱)的知識分子,傾斜性調整其退休待遇,完善企業退休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退休金待遇的政策。”楊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