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中負傷,沒有藥,沒有醫生,什么力量支撐走完漫漫長征路?學習起始,沒有場地,沒見過紙筆,如何成長為我軍通信戰線的行家里手?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聆聽104歲的老紅軍秦華禮講述難忘故事——
長征經歷 終生受益
■孫振者 本報記者 卜金寶 穆可雙

【人物小傳】秦華禮,四川通江人,1913年出生,1932年參加紅軍,1935年被選送到通信學校學習無線電,畢業后分配在紅四方面軍4軍軍部,任無線電臺臺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司令部通信科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軍委工程學校大隊長、南京郵電學院院長、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等職。
在采訪中,談及1940年百團大戰期間的故事時,秦老告訴記者,那年夏天蚊災泛濫,許多戰友“打擺子”特別嚴重,發高燒。三個保衛員都躺在了病床上,無法工作,僅剩他一人。戰況緊急,他守著電臺連續8天8夜沒有合眼。談起這些,秦老淡定自若,“經歷過長征的人都能做到。”
“我找到一把剪刀,燒紅了就直接按進去了,咬緊牙關開了個口子,這就算做了手術”
秦華禮探望汶川地震遺址時,向遇難者敬獻了花籃。81年前,秦華禮在四川“北川峽谷”地域的千佛山曾命懸一線。1935年,秦華禮在歷時70多天的千佛山戰役中左腿負傷。他執意要跟部隊一塊走,但無奈傷勢嚴重,為防止傷口感染,他用開水將鹽融化,然后用布條蘸鹽水清洗傷口。盡管如此,傷口還是感染了,疼痛無比。“疼也沒有辦法,因為什么都沒有。”秦華禮索性找老鄉要了一把剪刀,把剪刀燒紅了就直接往傷口上按,咬緊牙關拉了一個口子,人當時一下子就暈過去了。折騰了半個多月,傷口好些了,秦華禮又跟上了部隊。
1935年,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合并了通信學校。秦華禮被推薦去學習。其間,天天打仗。敵機總是早晨八九點鐘的時候飛來,偵察、轟炸,一直折騰到下午。秦老回憶說,“敵人狂轟濫炸,我們總是在轉移,是‘移動的通信學校’。學校沒有紙筆,更沒有其他學習用品。只有兩個電臺,一邊發電報,一邊教學。”
沒有紙筆怎么辦?只好自己想辦法。那時候前方部隊打仗繳獲了敵人的鉛筆,送到后方的學校。由于鉛筆珍貴,秦華禮想了一個辦法,將竹子削成鉛筆的形狀,用牛油炸一下,就可以像鐵釘子一樣在地上寫了。秦華禮就在石板上寫、地上寫,寫數字,寫英語。
秦老說,長征的經歷,給了他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于是便有了“百歲再長征”。2013年9月,已經百歲的秦華禮,在家人陪同下,重走長征路。路過毛峪鎮、佑埡口村時,秦老指著一處,“當年我們就是從這里沖向敵人!”看著與敵作戰的地方,一切仿佛發生在昨天……
“后來我們得了瘧疾,劉伯承親自指派師部的一個衛生隊,到邯鄲賣東西換錢,給我們買了藥”
作為指揮員的耳目,電臺不能離指揮員太遠,因此秦華禮經常與劉伯承、陳賡等高級將領在一起。過草地行軍至晚上,當大家都休息時,恰恰是通信忙碌的時刻。
“忙的時候,飯都吃不上。”吃飯都是利用發報間隙,對方沒有呼叫,趕緊狼吞虎咽吃上兩口,對方一呼叫,立刻停止吃飯趕緊回復。劉伯承得知情況后,每天都要專門囑咐通信員的吃飯問題。據秦老回憶,劉伯承十分關心他們的生活。一些人得了瘧疾,劉伯承親自指派師部的一個衛生隊,到邯鄲賣了東西換錢,為大家買藥。秦華禮發高燒了,劉伯承還專門給他送吃的。
秦華禮對記者說:正是因為領導關愛部屬,上下一心,紅軍隊伍才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走向勝利。
這些年來,無論在什么崗位上,秦老始終注意關心部屬,為大家辦實事,排憂解難。他還十分熱心公益事業,多次為家鄉中小學捐款捐物。他說,這都是應該做的。從紅軍長征開始,我們的各級干部都是這么做的。
“穿不穿軍裝,都是共產黨員,一切聽從黨安排。我們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就是因為聽從黨的指揮”
初過草地時,藏族群眾受國民黨騎兵的欺騙宣傳,都躲到山里面去了。1936年,秦華禮所在部隊為迎接紅二方面軍,在草地駐扎兩個多月。藏族群眾的房屋門都開著,家里面堆著糧食。一些藏族群眾發現紅軍沒有動一粒糧食,他們才意識到,這是一支老百姓的隊伍。
秦老回憶說,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時,一個藏族通司給紅軍帶路,覺得紅軍真好,后來沒有回家,索性直接加入了紅軍。長征途中,部隊始終堅持嚴格的群眾紀律。凡是在老百姓家里寄住,第二天出發的時候,都有一個紀律檢查組要檢查:房間有沒有打掃干凈?老鄉的水缸有沒有挑滿水?
在黨的號召面前,秦老從不講二話。1950年,因為支援地方建設需要,時任中央軍委工程學校正師職大隊長的秦華禮奔赴重慶市,作為軍代表接管郵電局工作。2年后,他服從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剛到郵電局那會兒,什么都沒有。辦公的地方一張桌子、椅子都沒有,也沒有住處。后來,昔日的戰友同窗及部屬已經當上了將軍,而他則到一個新的戰場,開始了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奮斗歷程。當問及脫下軍裝是否后悔時,秦老坦言,穿不穿軍裝都是共產黨員,一切聽從黨安排。
1958年,秦華禮出任南京郵電學院首任院長。南郵成立之初,缺房子、缺設備、缺老師、缺干部。但這都難不倒這位從長征中走來的紅軍老戰士,他帶領師生一起下工地,打根基,蓋房子,將汗水灑遍了南郵的每一寸土地……
盡管離開部隊多年,但秦老參觀解放軍檔案館時,仍難掩激動。放眼國際形勢,展望強軍征程,秦老堅信,只要聽從黨的領導指揮,就沒有什么干不成的。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的勝利都證明了這個道理。
秦老告訴記者,長征經歷,終生受益。80多年前的回憶在我們聽來驚心動魄,然而在這位104歲老紅軍的臉上卻波瀾不驚,從中我們讀到了一份從容與淡定,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信心。
題圖攝影:穆可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