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7月18日電(記者趙久龍)“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小康全面不全面,農村是關鍵。”為助力蘇北農村精準扶貧工作,近日,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一行19人赴淮安市淮陰區開展為期4天的精準扶貧調研活動。調研團成員真正走入困難農戶家庭,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生活困難及政府扶貧工作的落實成效,并為貧困學子捐贈學習用品。
調研期間,南郵馬院院長許和隆帶隊赴淮陰區政府、吳城鎮、趙集鎮、凌橋鄉等地走訪并座談。調研團的成員兵分兩路,一組隊員在吳城鎮河灘村舉行捐贈儀式,向該村部分貧困學童贈送書包、文具等價值3000余元的學習用品;另一組隊員趕赴吳城鎮中心小學為當地留守兒童講授傳統文化及暑期安全度夏知識。
許和隆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將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攻堅戰已全面打響。“扶貧的關鍵在于‘精準’,應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甚至一村一策。作為科學技術與科技人才的聚集地,高校應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發揮智力和科教資源優勢,努力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與以往粗放式扶貧不同,精準扶貧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人群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確管理的新型扶貧方式。”許和隆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廣大農村。南郵要充分發揮和依靠在科學調研、科技教育、知識教化、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優勢,從開展農村科研、夯實農村文化基礎體系、孵化農村創業人才隊伍等角度入手,實施精準扶貧。
參與此次調研的黃鵬博士告訴記者,本次精準扶貧調研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深入農村,一方面讓他們親身感受改革開放后農村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另一方面為蘇北大地的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數據和理論支撐。同時,調研團各成員積極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出謀獻策,把愛國熱情和個人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在實踐中認識國情、奉獻社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