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鐘凌江

張松延/攝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信息通信技術都被寄予了厚望。在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信息通信業將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特別是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網絡5G的建設和發展更被“兩會”代表委員們頻頻提起。當《人民郵電》報記者問及“我國在5G發展方面能否走在世界的前列”時,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語氣堅定地表示:“這完全有可能!”
楊震今年提出建議,呼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視新一代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把發展5G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等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從“十一五”到“十二五”,隨著國家一系列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以及產業界各方的努力,我國移動通信發展取得了從2G跟隨、3G突破到4G同步的可喜成績,并有望在5G時代實現“彎道超車”。楊震對記者說:“5G在創新中的作用很大。我們現在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技術快速發展,而我們的需求和業務也在快速發展。對比我們現在所處的4G時代和以前的3G時代,大家明顯感覺到上網速度快多了,也方便多了,網絡的需求無處不在。但是,人民群眾的需求仍在繼續提升,如果想看高清視頻甚至3D,4G就不能完全滿足,所以還要進一步向前發展,向5G演進。”
楊震表示,我國在向5G演進的過程中,無論是技術標準還是市場規模都具備堅實的基礎,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此,他充滿信心:“3G時代,我國的TD是第一次參加國際標準制定,4G TD-LTE是中國主導的標準,說明中國在國際標準中占據了一定地位。5G的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從技術上、標準制定上我們都不落后,話語權越來越重,相信隨著5G的來臨,我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我們各項產業的發展都會有很大促進。”
目前,國際上正在開展5G標準制定等工作,預計到2020年商用,但用戶有望提前“嘗鮮”。楊震表示,從4G到5G,并不是跳躍式發展,當前比較熱門的B4G即后4G技術就可以借鑒一些比較先進的5G技術,比如微小區、Massive MIMO等,直接加以利用,這樣用戶可以逐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