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南京郵電大學、江蘇省通信學會聯合承辦的現代通信技術與信息社會發展專題報告會及2013年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來自全國通信信息領域的數百位知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
中國通信學會副秘書長張英海,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蘇少林,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通信學會理事長、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教授分別致開幕辭。張英海副理事長和楊震校長共同為《中國通信》南京郵電大學聯絡站揭牌。大會開幕式由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校科協常務副主席、物聯網科技園董事長、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朱洪波教授主持。
張英海副秘書長說,在十八大提出的“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本次活動對加強通信領域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推動廣大青年學者的科研和創新很有意義。
蘇少林局長代表江蘇省通信管理局簡要介紹了江蘇省通信信息業的發展現狀,并指出,現代通信技術與信息社會發展專題報告會的召開必將有力地推動信息通信技術的交流、合作和創新,為信息通信行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楊震校長指出,通信技術在拓展信息傳遞和應用范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地被開發好、創新好和完善好。他表示,此次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提高全國和江蘇省的通信學術水平,提升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而且也將為南京郵電大學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有助于南京郵電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服務社會能力的不斷攀升。
《中國通信》雜志社執行社長劉復利作了《中國通信》進校園活動以及《中國通信》南京郵電大學聯絡站的情況介紹,期望通過成立聯絡站,與高校攜手合作,共同搭建提升青年學者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培養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型服務平臺,促進信息通信領域的理論創新和成果轉化。
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通信技術研究所所長楊龍祥教授主持了上午的“現代通信技術與信息社會發展”大會特邀主題報告會。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通信》總編輯、北京郵電大學陳俊亮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吳培亨教授,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尤肖虎教授,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靳東濱教授,網絡與交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郵電大學通信網絡研究院院長張平教授等5位通信信息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分別做了題為“關于創新的一些看法”、“記憶電阻及其應用”、“5G移動通信技術未來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的轉型與創新”和“從信息網絡演進的視角看無線通信的發展”的精彩學術報告,先后探討了“創新”尤其是通信技術領域創新的重要意義和突破口,闡述了記憶電阻這一傳統技術在存儲器開發應用、人腦研究等方面的新應用,展望了5G移動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分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的轉型與創新,并從信息網絡演進的視角審視了無線通信的發展。專家們的精彩演講贏得了現場聽眾的陣陣掌聲。
23日下午,青年學者論壇舉行,由東南大學金石教授和南京郵電大學周亮教授共同主持。圍繞“未來的通信技術及其研究方向”這一主題,來自東南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的11位青年學者共同交流了通信技術發展的前沿課題和方向,介紹了各自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及成果。
活動期間,與會嘉賓來到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科技園一樓,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通信技術科普教育基地。
作者與來源:沈金霞 中國信息產業網 2013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