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軟件,對硬件不感興趣,對動手的興趣來越弱——
晨報訊 記者從200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了解到,偏好軟件、對硬件不感興趣已經成了多數工科學生的通病。
據獲得此次競賽全國一等獎的南京郵電學院參賽隊員介紹,今年的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沒有一個題目超出目前電子電路消費類的水平,也沒有試圖去實質性地解決人們在電子電路應用時遇到的問題。之所以這樣設計題目,就是希望以比賽的方式引起學校的重視和學生的關注,以此達到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中普及硬件基礎知識的目的。因此比賽試題一方面是涉及面廣,農、礦、通信、電子、無線等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參加,一方面是強調基礎性,基本不考慮技術上有何突破?市場前途如何?
據了解,隨著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對動手的興趣越來越弱,“欺軟怕硬”成了工科生的通病。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現象也是基于整個硬件市場不景氣的深層背景。以美國安捷倫公司(前惠普公司)為例,假設它的1000個員工開發一個硬件產品占有國際2/3的市場銷售額,一年可賺幾億美元,而同樣微軟公司的1000個員工開發一項操作軟件,就可從千家萬戶那兒賺得令硬件商家望塵莫及的利潤。
但是低迷的硬件市場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人才。業內人士指出,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設立幾乎就是當前“欺軟怕硬”市場下的強心劑,隨著比賽的舉辦,它喚起了高校中的一定數量的學生對硬件的興趣,在本屆比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南郵代表隊隊員周哲衡同學表示他今后就準備往硬件方面發展,而且據他所知此次參賽的大部分同學都有相同的志向。
作者及來源:通訊員 王翚 記者 王晶卉 2003年12月24日 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