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圖像圖形學學術會議日前在南京郵電大學結束,來自國內外學術界、產業界的150多位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參加了會議。深奧難懂的圖形圖像技術已經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與會專家為記者描繪了部分已經開始應用的新技術。
用“眼球的紋路”識別人
提到驗證身份,人們通常會想到人臉、指紋、聲音。現在又多了一種“虹膜識別”技術。據參觀此次會議的南郵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朱秀昌副院長介紹,這種用“眼球的紋路”識別人的技術已基本成熟,因為每個人眼球里的紋路都不一樣,運用這種技術做成識別儀,人眼對著儀器約一秒鐘,即可識別身份。據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海關已經開始采用這項技術。如果把這項技術用在門鎖上,除了現在大家所熟知指紋鎖外,又多了一種安全可靠快捷的辦法。
檢查人體健康的新儀器
腦電波、CT、核磁共振,這些醫院里常做的檢查項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能不能集中這些項目使用儀器的優點呢?圖像融合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它能讀取更多的信息量,提高判斷的準確性。據朱秀昌副院長介紹,目前這項研究已進行到臨床實驗性階段,初步反映出的檢查效果很好,待進一步完善后,希望不久的將來能造福廣大老百姓。
公共通信網絡的新用途
小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如何?家里沒人的時候安全嗎?這些以前令人牽腸掛肚的事情,如今通過公共通信網絡,在你需要了解的地方裝個探頭,然后再申請一個IP地址,你就可以在計算機上看見現場了。這就是無線通信網絡的魅力,它擺脫了“有線”的束縛,可以在遠距離外了解現場情況。運鈔車上、突發事件的現場它都可以大有作為。
在此次會議上,多分辨圖像分析、信息隱藏技術方面也有不少成果交流。圖像圖形技術近十年來發展迅速,正如參加會議的劉峰教授所介紹,因為有了用數字方式對圖像、圖形進行壓縮處理,計算機和電視的功能越來越相互滲透,這兩個概念會越來越模糊,圖像圖形技術已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許我們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情景不久便會在生活中出現。
作者及來源:通訊員 張前 記者 孫為立 2006年11月11日 揚子晚報

